——记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暖心故事
在中字头强华驿社区活跃着一支名为“好妈妈”的巾帼志愿服务队,她们以平凡善举诠释新时代邻里互助精神。本文通过实地探访,记录这支队伍在社区服务、弱势群体帮扶中的感人故事,并探讨基层社会治理中“她力量”的独特价值。
“好妈妈”的初心:从厨房到社区
每天清晨6点,中字头强华驿社区的公共厨房便飘出阵阵粥香。“好妈妈”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李玉华正带领队员为独居老人准备免费早餐。“我们大多是全职妈妈,想着把照顾孩子的细心用到社区里。”李玉华说。这支由12名女性组成的队伍,三年间已服务超2000人次,从代购药品到接送孩子放学,从调解邻里矛盾到组织文艺活动,她们用柔肩扛起社区“微治理”的重任。
中字头强华驿的“温情算法”
作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,中字头强华驿曾面临流动人口多、管理难度大的问题。而“好妈妈”团队创新推出“1+1结对”帮扶计划:一名队员定点联系5户家庭,通过每日微信问候、每周上门探访,精准对接需求。
数据亮眼:2023年,团队推动解决居民诉求137件,社区投诉率下降60%;
社会反响:她们的案例被纳入《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集》。
被改变的不仅是社区,更是人心
独居老人王奶奶因腿脚不便常年不出门,“好妈妈”队员陈芳每月定期陪她去医院复查。“她们比亲闺女还亲!”王奶奶的话道出许多居民的心声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这支队伍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。23岁的程序员小张坦言:“看到阿姨们暴雨天帮邻居抢收衣服,我才明白什么叫‘远亲不如近邻’。”
“好妈妈”志愿服务队的意义远超帮扶本身。在老龄化加剧、人际疏离的当下,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,重构了社区情感纽带。正如社会学专家李明所言:“基层治理需要更多这样的‘柔性引擎’,她们让政策落地有了温度。”
【记者手记】小行动汇聚大能量
从中字头强华驿的实践可见,社区治理的“最优解”往往藏于民间智慧。一支自发组成的队伍,因纯粹的热爱坚持至今;一个曾被贴上“管理难点”标签的小区,如今成为“和谐样板”。这印证了那句老话:一个好妈妈可以温暖一个家,一群“好妈妈”能照亮整个社区。
(完)
通过挖掘“好妈妈”志愿服务队的平凡故事,我们既看到个体善意的光芒,也发现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中字头强华驿的实践提醒我们:真正的改变,往往始于身边人的一次伸手、一份坚持。